木制品產業是生態“毒瘤”? 業內專家為其正名
關鍵字:木制品產業 專家 來源:中華地板網 時間:2017/02/04
導語:在大多數人的固有印象中,木制品是資源消耗型產業,是森林環境的破壞者。在這樣的輿論中,木制品產業一度被視為生態“毒瘤”。然,事實真是如此嗎?在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秘書長石峰看來,“無論家具、地板還是人造板,其實在利用森林的同時也都是它的的保護者”。而這話,并非毫無根據。
良性增長 經濟利益帶動種樹風氣
一棵樹的成長需要多年陽光雨露的滋養,被砍掉卻只需短短幾分鐘。這樣的時間差讓很多人認為森林在迅速減少,但事實卻并非如此。以廣西為例,雖然作為人造板生產大戶每年消耗大量木材,但同時也是人造林種植第一的省份。廣西省林業局也曾向記者出示過一組數據:從十一五計劃末到十二五計劃末,林業產值從不到201億增長到465億,而林業資源也從2730萬增長到4937萬。
這樣的數據變化原因何在?可以說林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農民脫貧致富的未來,經濟利益能夠長期刺激和帶動民間積極種樹的風氣,森林覆蓋率持續躥升的同時生態也得到了更好保護。如此的良性增長,并不是因為政府的號召而是源于民間利益驅動的持續行為,石峰認為這才是林產發展的健康狀況。但同時他也表示,當前合理利用林業資源,重點是對森林的分類經營,嚴格管理功能林,速生商品林、用材林,既要減少資源浪費也須解放林業生產,滿足消費的需要。
隱患消除 木制品甲醛已被有效控制
如今,甲醛污染帶來的隱患已經成為人們心中越來越梗的一根利刺。但業內人士表示,其實木制林產品中的甲醛已經能被控制,而越來越多的家庭不敢裝修,真正壞了這鍋粥的是各式假冒偽劣產品。對于爭議最大的人造板行業,石峰表示當前企業在技術上能夠生產不同甲醛釋放量要求的產品。雖然國內市場上E0的標志隨處可見,其實人造板企業大多都生產不同等級產品,在二、三、四市場上以E2級數量最大;同時出口企業產品甲醛釋放量要求又總體上高于內銷業。正是由于這樣國內外和市場等級的不同標準要求的差異導致了裝修中甲醛控制的難題。
在這樣的前提下,2016年12月1日,《人造板甲醛釋放限量》標準正式實施,提高了木制品的檢驗和指標,在為消費者提供保障的同時也打造了企業的一大新賣點。石峰表示下一步將向行業內大力推介,同時去協調環保、林業部門采信,將這一新標準打造為行業共識,消除甲醛對行業發展的不良影響。
在生態環境日益遭受破壞的當下,木制品貿易與環境的關系,已經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而只要將資源利用得當,木制品產業也能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